前沿拓展:牙齒矯正不想矯了


作者:八段錦原創(chuàng),未經(jīng)許可請勿轉(zhuǎn)載。自己過好了,孩子才能教育好,父母想了解如何調(diào)整情緒和親子關(guān)系,關(guān)注我就對啦~

在2019“歌王沖刺夜”中,劉歡和袁婭維在臺上合唱一曲,妻子和女兒劉熠思在臺下觀看。

比賽之后劉歡接受采訪,說很在意女兒的評價,因為她的音樂領(lǐng)悟力、鑒賞力都很好,比賽前他也特意問過女兒的意見。

女兒小時候喜歡彈琴,但是受不了彈琴的苦,劉歡和妻子都希望女兒童年能快樂一點,所以沒有逼她練琴,現(xiàn)在他已經(jīng)后悔了,還笑著勸家長們該逼就要逼一下。

這可被推崇嚴厲教育的人給抓住了,大作文章討伐快樂教育。

“快樂”和“教育”這倆詞自打捆綁出道,就被妖魔化成“放手不管”,其實它的本意更接近于,調(diào)動孩子自身的內(nèi)驅(qū)力才能大限度發(fā)揮潛能和實現(xiàn)自我。

劉歡說后悔,不過是家里有礦的學霸家長隨口撒個嬌罷了,他女兒畢業(yè)于鼎鼎大名的紐大導演系,酷得很,音樂也還喜歡著。

那么年輕又有資源,人生還有無限可能,就算現(xiàn)在改做音樂可能也比那些一直被逼著練琴的強,吃瓜的就別太認真了。

當初逼了,沒準現(xiàn)在就不喜歡早放棄了呢。

小孩走一段彎路后回歸真正喜歡的軌道時的爆發(fā)力,是那些只重短期利益的人看不到的。

曾經(jīng)有個網(wǎng)友說,小時候被逼著練琴,練不好就打,導致她考級過了以后這輩子都不想摸琴。

而且更重要的是,看劉歡一家視頻對話互相調(diào)侃那個勁兒就能感覺出來,逼來逼去的家庭絕不可能擁有這樣的輕松和親密,這才是千金不換吧。

說到底,問題還是父母在孩子成長各階段能不能放手、怎么放手的問題。

上次的文章“孩子并不比你傻:有培養(yǎng)自驅(qū)動孩子,父母能做的7件事 ”中提到過,不能孩子還沒準備好,你突然大撒把;也不能等孩子翅膀都長好了,你還死死薅住不放。

《自驅(qū)型成長》的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一位做了20年家長教育工作的專家的建議。

父母好從學齡前就給孩子提供日歷,記錄他們生活中所有重要事件,這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時間是怎么流逝的,也能讓他們了解以后的日子將怎么度過。

孩子為自己記錄下重要的內(nèi)容,可以幫助他們培養(yǎng)出屬于自己的控制感。

今天八段錦就來講講每個階段父母具體怎么放手,才能更好幫助孩子成長。

幼兒階段:提供備選項

開始給孩子提供備選項。

小孩在公園玩得正開心不想走,但時間已經(jīng)到了,你用不著吼叫和打罵,給他多一個選擇就好了:

“你是想把現(xiàn)在這個游戲玩完嗎?我們現(xiàn)在要走了,你還想再多玩5分鐘嗎?”

可以多玩5分鐘,但是這之后孩子如果不遵守諾言,你可以說:“你是想來握住我的手,還是要我?guī)阕???/p>

如果孩子不同意,那就把他抱起來,再把他帶到車上,不管他是蹬腿,還是尖叫。

在下一次去公園之前,對他說:“如果離開公園時,能接受我提前5分鐘通知,我還是很愿意帶你去公園的。如果離開公園還是搞得很麻煩的話,我會等幾天再帶你去玩?!?/p>

小學階段:多一點選擇

“這事你來定”開始對他們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。很多事情你需要和他溝通和商量了。

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,包括要參加什么活動、吃些什么食物來保持健康,以及怎么做時間規(guī)劃,才能讓他得到充足的睡眠。

初中階段:幫助孩子找到求學的好學校

父母這個階段能為孩子做出的重要決定之一,就是將他們送到哪個學校去讀書。

有個學習障礙的男孩,一直上的是規(guī)模小的專門學校,高中他想換一個大點的公立高中,在那他可以認識更多人。

他想證明,他不需要上為學習障礙兒童開設(shè)的特殊學校了。

父母很焦慮,怎么才能幫助男孩了解到保持現(xiàn)狀才是好的呢?

專家建議他們,首先是告訴孩子,終還是會讓他自己做出決定,而父母會盡一切可能幫助他做出正確的決定。

男孩參與了整個決策的全階段,包括審核備選的兩三所學校,和招生老師討論能得到什么樣的支持。男孩問的問題,是經(jīng)過了深思熟慮的。

終他得出了結(jié)論,他還是需要原來學校的學業(yè)支持。

高中階段,因為還在熟悉的學校,他越來越自信,順利考上了大學,計劃繼續(xù)攻讀研究生。

父母和孩子截然不同的意見,是怎么達成一致的呢?

就是讓孩子明白,他完全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做出選擇。

如果他被迫留在原學校而不是自己向往的學校,他會一直認為自己根本不該在那上學,憎恨父母拖了后腿。

高中階段:讓孩子學會和你辯論達成自己的目的

“這事聽你的”這句話,對很多高中生的父母來說,真的很難。

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會更強調(diào)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的積極結(jié)果,而非潛在風險,專家將這種現(xiàn)象叫作“超理性”。

如果他們堅持在錯誤的道路上一意孤行,完全聽不進去你與他們合作討論的解決方案,那你可以稍微退回到強硬一些的養(yǎng)育模式來加以應(yīng)對。

“行吧,”你可以這樣說,“不商量?那接下來這段時間,你也別要零花錢了?!?/p>

高曉松曾經(jīng)分享過,在選擇大學時和父母有分歧,父母對他說,如果上他自己想去的浙大,學費就自理;如果上父母想讓他去的清華,供他讀到博士后也沒問題。

父母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,孩子不能一邊盡情享受額外的供養(yǎng),一邊想要完全不需要負責的自由。

但是需要記住,好好商量對你的孩子來說重要,你也希望他能學會為自己辯護,為將來進入現(xiàn)實世界磨煉技能。

如果他永遠沒有與父母達成雙贏的經(jīng)歷,那以后獲得想要的東西時他就會想,既然從來都沒有發(fā)言權(quán),不如?;^、撒謊、作弊,或者徹底服從。

你肯定不希望外人像你一樣強迫你的孩子的。

青少年是接近法定成人年齡的人群,他們也是需要聽到這句話的人:“你能夠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決定,并學著從錯誤中吸取教訓,我對此深信不疑?!?/strong>

孩子肯定都會摔跟頭的,但是每一個錯誤的發(fā)生,都能促進他們發(fā)展出更好的行為直覺和自我意識,尤其是當你幫著他們處理爛攤子,而不是只會說風涼話:“我早就說了吧。”

寫在后

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歡表達不同意見,你可千萬別高興,那更麻煩,他們可能是因為害怕自己決策失誤,總是難以做決定。

你應(yīng)該鼓勵他們,“如果你不愿意,我也很樂意替你做決定。不過好能先告訴我,如果讓你自己選,你認為好的決定是什么樣的?!?/p>

沒必要強迫孩子,但是一定要培養(yǎng)他們變得有主見和自信。

自由放任的養(yǎng)育模式達不到很好果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孩子不得不做一些他們還沒準備好的事,會讓他們感到太大壓力。

父母要做的,是為他們不懂的事情提供信息,對他們能力所及的給予授權(quán)。

真正的成功,是父母逐漸隱入幕后,但讓孩子走向光彩奪目的臺前。

· End ·

更多精彩:

孩子并不比你傻:有培養(yǎng)自驅(qū)動孩子,父母能做的7件事

心理醫(yī)生接觸數(shù)千病例,“不上學”的孩子多:別讓家庭成為根源

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專業(yè):大學選專業(yè),不該看重的就是就業(yè)

拓展知識:牙齒矯正不想矯了

不可以,如果不帶矯正器的話,牙齒會變形,不會像你剛矯正之后那么齊

還有其他疑惑?想了解更多?可以點擊 【在線咨詢】